做文化传播“新载体”

[日期:2017-06-15]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昕晔 [字体: ]

    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五千年传统中国文化绵延至今,虽饱经沧桑,却难掩其光芒。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其他的文化传播方式更为直接高效,而广大青年群体无疑是文化交流的主力军,是不可小觑的文化传播新载体。 

   多年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姑娘,即将远嫁异国他乡之际开始努力的学习书法、水墨画、刺绣等传统技艺文化,周围人问起时,姑娘表示,自己多学一点传统文化,以防止当外国朋友问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不至于一问三不知。这个故事对我影响非常大,就是在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个体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国家和几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个中华的责任和义务,力量虽小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当每个人都出一份力的时候,所出现的改变则是巨大可观的。

    现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某些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人群中的消退和变异。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牛排、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钢铁侠,绿巨人,哆啦A梦,芭比娃娃成为国人熟知的文化形象……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清明节,不知道端午吃粽子,除夕吃饺子这些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不了解唐人晋士的潇洒风流。笔者认为这虽是各种文化交流和碰撞所出现的必然现象,但越是如此,越应寻找新的途径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在各种文化中脱颖而出,而这个担子应由年轻的一代人来承担。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些国学课堂,京剧也被纳入音乐教材,这无疑是给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人生活形成了良好的开端,并提供了必要的学习环境。但从社会层面来讲,在我们当今社会要生存下去,除去一些特殊行业,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帮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那我们的社会是否能够给传统文化一个出路呢?之前大火的电影《百鸟朝凤》,上档之初,在各大影院的排片率可以说是非常低的,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是不够高的。而从个体层面来说,处于一个追逐潮流的大环境下,对传统的坚持和爱好带来的往往是孤独和被视为奇葩和怪胎。记得曾经有个综艺节目,有位年轻人寻求节目组的帮助是因为他的室友醉心于古代服装和生活方式,周围人对这种行为都表示不能够接纳和理解。以上两种因素造成了,当代的年轻人普遍不愿去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而更倾向于社交效果显著的快餐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的路毫无疑问是艰辛且漫长的,笔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发扬的同时可以适当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慢慢渗透于人们的日常中去,而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坚力量的广大青年群体应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做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进而带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支持,让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绽放异彩。

 

友情链接:全国高校社科网 全国教科规划办 全国哲社规划办 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内蒙古社科联 内蒙古旅游局 内蒙古文化厅 内蒙古教育厅 内蒙古科技厅 内蒙社科网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权益声明 | 关于本站

版权所有 © 2014-2015 内蒙文化传播力基地  蒙ICP备05006581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电话:0471-4392033 传真:0471-4392033 邮编:0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