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根基提升主流文化传播力

[日期:2016-03-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范玉刚 [字体: ]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约瑟夫·奈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认为“硬实力”是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软实力”由文化、价值观、制度吸引力等表现出来。通常,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本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上流行度的上升和认同度的提高,而得到加强。约瑟夫·奈认为,在当今国际社会,单凭“硬实力”难以制胜,必须加强对“软实力”的倚重。事实上,“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往往是一种不引人瞩目而又发挥独特作用的副产品。虽然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讲同样重要,但在网络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软实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且在相互激荡中愈加呈现非对称性特点。

  “软实力”建设的根本或者核心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即对内能凝聚人心、增强国家认同感;对外形成感召力及辐射力。在全球化竞争舞台上,有了文化价值观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够强身健体。在全球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沉的软实力,因此我们反对文化霸权,更要通过增强主流文化传播效力,在全球化舞台上勇于亮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证明,我国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成功的,对此我们要充满自信,对内夯实文化“软实力”建设之基,更要有能力在全球化博弈的舞台上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全球化舞台上积极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使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建构和闪亮起来。

  作为民族灵魂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有效传播。在实践路径上,我们既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和标准化,充分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也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发展活力,不断提高文化机构特别是文化企业的效率;更需要不断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愈加剧烈,只有开放,文化的力量才能更强大;只有开放,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广泛;只有开放,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事实上,文化的特性是水往高处流,越是开放越能形成文化发展高地,越能在全球文化博弈中占据制高点。在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语境下,主流文化的发展要在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就要有能力和各种强势的异质文化尤其是流行的大众文化同台竞技,要有和世界主导性的欧美主流文化、日韩文化以及俄罗斯、印度等文化积极对话,更要有能力和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互动。

  在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并非所有文化都能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有机构成,只有在价值指向上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成正向关系的文化,才能有效支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提升主流文化的传播效力,使其成为社会运行中或者大众行为举止所依的真正“主流”,才能夯实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但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法治社会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必须尊重文化生态的健全发展和文化发展规律。所谓文化生态的健全发展,不是独奏,而是和声复调。所谓文化发展规律是指文化艺术表现形态的多样化及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层次性,有人喜欢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是文化创造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多样化成就了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只有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和健全文化生态,才能在多样文化竞争中壮大主流文化,增强其传播效力,进而辐射社会主流人群。

  时代的历史机遇和全球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迫使我们必须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文化的、柔性的、和平的方式,以主流文化的有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精神的感召力获得世界的理解和认可,以对世界共同价值的追求和传播来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实现以德服人、以文化人的诉求。对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最好的阐释方式就是文化精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情召唤,广大艺术家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文史部)

友情链接:全国高校社科网 全国教科规划办 全国哲社规划办 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内蒙古社科联 内蒙古旅游局 内蒙古文化厅 内蒙古教育厅 内蒙古科技厅 内蒙社科网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权益声明 | 关于本站

版权所有 © 2014-2015 内蒙文化传播力基地  蒙ICP备05006581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电话:0471-4392033 传真:0471-4392033 邮编:0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