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咏乌兰夫(八首)

[日期:2016-03-29] 来源:《内蒙古民进》2013年3—4期合刊  作者:郑福田  [字体: ]

      七律 咏乌兰夫(八首)

      其一

  大青山畔现新光,河正冰坚夜正长,

  九地应期时雨泽,嘉名故有好云章。①

  读书旧里澄怀抱,家国衷心起凤凰。②

  革命先驱良我友,相携此日作龙骧。③

  注:①乌兰夫,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

  ②1923年夏,乌兰夫从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高等小学毕业。

  ③乌兰夫1923年考入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在学习期间,与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等往来,深受他们的影响,奋厉有当世志。

  其二

  乡邦遗训至今传,从古英雄出少年。

  满把心香钦马列,一刊火种献新天。①

  留苏岁月鲜花美,问学青春赤帜妍。②

  击筑歌呼当日事,吾华重任在吾肩。

  注:①1924年4月,乌兰夫与多松年、奎璧等人主持创办了内蒙古地区第一个蒙古族革命刊物《内蒙古农民》。

  ②1925年6月,乌兰夫被中共北方区委选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28初,毕业后留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教学翻译。同年6月,参与中共六大会议文件的翻译工作。1929年6月,他坚决要求回国工作并获准。

      其三

  东来寇盗普天暝,碎我金瓯入我庭。

  一国人民同水火,九边草木肯娉婷。

  且舒豪气凭只手,乍放春雷降百灵。

  从容破贼英雄事,为报乡关品物荣。①

  注:①经过乌兰夫等共产党人的策动,在爱国军人云继先和共产党员朱实夫带领下,蒙政会保安队于1936年2月21日在百灵庙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蒙古族武装抗日的枪声,被毛泽东誉为“可贵的草原抗日第一枪”。此后,乌兰夫帮助爱国将领云继先和白海风整训这支暴动部队将其改编为蒙旗独立旅,后来这支部队发展成为蒙古族最大的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

  其四

  鸣沙大漠洗弓刀,猎猎长风卷战袍。

  保国真能称国士,仰天曾不愧天骄。①

  花开此日英华远,人在当时道路遥。

  浴血干城功绩在,延安宝塔耸云霄。②

  注:①抗日战争爆发后,蒙旗总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乌兰夫担任该旅的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并担任共产党地下党委书记,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这支军队成为当时蒙古族中最大的抗日武装起到重要作用。

  ②1938年初,蒙旗独立旅开赴伊克昭盟。5月,蒙旗独立旅改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乌兰夫担任政治部代理主任,共产党地下党委书记,并按八路军建制在部队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工作系统,开展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地方群众工作,使这支部队在极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鄂尔多斯高原的抗日斗争。1939年春至1941年夏,配合第三师师长白海风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日伪军对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的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

      其五

  驱寇功成不自居,奔波辛苦未稍疏。

  国家统一千秋始,民族和谐百事初。

  花好月圆开境界,霜晴雨霁走舟车。

  江山最是承平美,更对群星丽日如。①

  注: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乌兰夫致力于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工作。1945年10月,成功解决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问题。1946年成功地召开了在内蒙古革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四·三”会议,撤销了东蒙古自治政府,为建立统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奠定了基础。1947年4—5月,成功地召开“五·一”大会,胜利地宣告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自治政府诞生。为形成多民族大团结的群星丽日般的局面做出了榜样与贡献。

  其六

  饥渴当时满道途,况兼儿女弱而孤。

  衣衫尽解怀中旧,奶粉全分帐下酥。

  呵护要如亲母子,关心真似小於莬。

  草原辽阔云飞远,眼底三江共五湖。①

  注:①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乌兰夫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三千多孤儿接到内蒙古,抚养成人,诠释了人间大爱与草原人民的壮阔情怀。

 
    其七

  君有鸿章并伟辞,流风余韵亦旌旗。

  虽逢国运艰难日,未是人心浇薄时。

  十步崇文迎胜友,三餐待客献膏糜。

  抓膘莫认寻常事,击水鲲鹏大翼垂。①

  注: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乌兰夫把老舍、梁思成等人,接到内蒙去“抓膘”(在北京吃不着东西,到内蒙让他们吃饱、吃胖再回去),传为佳话。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情怀。

  其八

  春风拂鬓彩云飞,六尺名骄锦绣衣。

  曼舞婆娑逢盛世,长歌激荡向朝晖。

  马头琴好深情永,敖包山高健足威。

  友月交风天作帐,为祈草盛马牛肥。①

  注:①乌兰夫创建乌兰牧旗,丰富人民生活,展示草原文化,歌颂人民中国,祈祝草原吉祥。

作者:郑福田     责任编辑:叶炜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全国高校社科网 全国教科规划办 全国哲社规划办 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内蒙古社科联 内蒙古旅游局 内蒙古文化厅 内蒙古教育厅 内蒙古科技厅 内蒙社科网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权益声明 | 关于本站

版权所有 © 2014-2015 内蒙文化传播力基地  蒙ICP备05006581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电话:0471-4392033 传真:0471-4392033 邮编:010022